【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刘畅: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作者: 时间:2024-09-18 点击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完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等,特别是优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我国区域差异较大,社会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许多领域与行业的发展,因此社会保障改革具有复杂性,这也增大了社会保障改革的难度。

从党的二十大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不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做出高度概括和提炼,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基本体系和框架做出了全面阐述,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和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高度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也为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后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改革任务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决策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服务上下协同,推动构建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次,树立政府元治理主体权威,强化多元主体治理协同。医改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诉求,需要在复杂深刻的利益关系中找出改革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平衡点。一方面,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树立政府元治理主体权威,强化其在公立医院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责任,始终坚持医改公益性方向。另一方面,要通过医疗福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元主体参与、不同层次医疗保障项目互补方式,以医疗资源共享、分享和独享形式,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权益。

再次,精确识别关键领域,加快弥补制度短板。新时期,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应以制度供给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有力抓手。从制度供给角度出发,应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跨区域流动人口医保管理,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以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并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应巩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机制,探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保数字化治理,发挥商业健康险保基本作用。

最后,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助力医保高质量发展。基本医疗保险作为覆盖面广泛、基金规模庞大的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迫切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迈向成熟定型的新发展阶段。在数字经济的新发展环境下,信息化建设是统筹整合医疗、医保、医药领域信息的有效手段和可行途径,打通原有医疗、医药及医保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标准及业务逻辑的统一;同时,打破地区、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局面,促进区域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发展。


(作者:刘畅,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


电 话: 022-88186266 传 真:022-88186266

地 址: 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天津财经大学 邮 箱:caishui@tjufe.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All Rights Reserved